?锻造件锻造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
锻造件锻造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
工艺分析的任务可归纳为:根据锻造件的功能特性、材质、形状、尺寸精度、品质要求和生产批量,在已有的或可以获得的设备、装置、工具、能源、检验手段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条件下,提出可供采用的各种工艺方案。
在进行工艺分析时,必须考虑并回答下述问题:
1.能否满足锻造件的功能;
2.能否满足图纸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;
3.锻造件结构是否合理,有无多余的敷料;
4.加工余量是否可以减少;
5.变形力或变形功能能否降低;
6.金属流线是否符合要求;
7.保证质量的工序有无遗漏;
8.工序和工步是否已经少;
9.材料利用是否充分,有无可能与其它锻造件联合锻造,一模多件或一坯多件;
10.有没有考虑冷锻,精锻,摆辗,轧制,局部模锻,分段模锻,联合模锻,锻焊等工艺。
从锻造性能来说,钢结硬质合金是较难改锻的材料。烧结成形后的钢结硬质合金坯料,在锻造前需进行球化退火,以消除残余应力,获得球状珠光体,便于锻造的进行。应将退过火的锻坯上的尖角和棱角磨成圆角。
锤头、锤砧、工具和胎模等使用前需经预热。锻造加热速度不宜过快,保温时间不宜过长,坯料应在炉中经常翻动,确保加热均匀。
钢结硬质合金坯料加热后,需经适当冷却,待其温度下降大约50℃后开始锻造。变形量不宜过大,锻造比一般≤2,注意采用“二轻一重”的操作要领。终锻温度控制在900℃为宜。
钢结硬质合金锻造的初1~3火次,回转支承锻造件批发,一般是进行镦粗和拔长,拔长宜尽量在V形铁砧或胎模中进行。待锻透后再逐步改变坯料的形状和尺寸。
(1) GT35、TLMW50、GW50钢结硬质合金 该类合金脆性大,在锻造过程中应以多向应力、单向变形的锻造方式较为合适。锻造中采用二轻一重的原则,锻造比可取>2。自由锻时每火径向变形取6%~15%,模锻时每火轴向变形取15%~25%(开坯时取下限,锻透后取上限),锻坯越大,相应的变形越小。
(2) DT钢结硬质合金 其显微组织具有硬质颗粒均匀弥散分布,颗粒尺寸细小,而GB5、TLMW50等钢结硬质合金中的硬质颗粒的分布呈明显的聚集状态,均匀度较差。DT合金的可锻性优于其他硬质合金,可锻温度较宽,回转支承锻造件,热塑性较好。锻造工艺为:700~800℃预热,1150~ 1200℃始锻,回转支承锻造件哪家好,850~ 900℃终锻。在、二次锻打时,力求轻拍快打,进行镦粗,滚圆。每次锻打变形量控制在5%左右,须变向进行十字交叉锻打,以求锻透。改形锻打时,变形量可适当增加到10%~15%。达到终锻温度时,应及时停止锻打,重新回炉加热后再继续锻打,锻后必须缓冷。
环形锻造件厂安全生产注意事项
严禁直接用手或脚清除砧面上的氧化皮,当用压缩空气吹扫氧化皮时,对面不得站入。在锤头未停稳前,严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入锤头下取放工件或工具。当更换胎具、模具或发生卡锤和锻件粘死在锻模上时应切断动力源,加支撑后才能进行工作。严禁锻打过烧和低于终锻温度的坯料,以免锻裂,飞出伤人。不得将热锻件或工具放在通道上。环形锻件应放在的地点,且不宜堆放太高。锻工开始工作前,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,并按规定标准穿戴。
工作前检查有关机电设备、模具、工具、辅助设施和液压管道是否安全可靠,并为设备加油润滑,否则不准使用。锻造厂工作前应对锤头、锤杆、模具和工具等进行预热。严禁远距离扔料,近距离扔料要加防护挡板,环形锻件坯料不得从人行道上扔过,回转支承锻造件公司,对于大型环形锻件必须用钳夹牢并由吊车运送。手工锻造是用手锻工具依靠人力打击,在铁砧上进行的,劳动强度大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目前仅用于件的修理和工具的改制方面。机器锻造是在各种锻造设备上采用锻造工具进行的。机器锻造按所用设备和工具的不同,可分为自由锻造、模型锻造、胎模锻造和特种锻造四类。